震澤絲綢杯大賽組委會邀請了7位行業內的專家、藝術院校教授和著名家紡企業負責人組成專業評審團,在蘇州市吳江區公證處的全程監督下,圍繞大賽主題,根據獎項設置,嚴格按照評審標準對所有參賽作品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度評選。
在緊張、激烈的評比過程中,記者對7位評委分別進行了采訪,現場評委有何感想,對參賽者又提出了怎樣的希冀呢?
評審委員會委員(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傅琳雅
上海瑪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
阿里巴巴(上海總部)特邀空間花藝師
諾亞財富VIP色彩生活課堂特邀講師
成都裝飾協會英博學院色彩講師
綜觀本屆大賽的2000多幅參賽作品,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很多作品的畫面感非常好,一些優秀作品從絲綢的材質特性入手,在構圖、色調方面體現出了輕柔、柔美的氣質,讓我非常欣賞。
作為本屆大賽的評委之一,我的評價標準是參賽作品能夠兼顧春、夏、秋、冬的節氣變化,兼顧形與質的深度發掘,色彩比例的運用要有章法,能夠體現出色彩的主題性、故事性,考慮到色彩的輪回規律等,好的作品考驗的是設計者的文化修養。
我建議以后參加大賽的學生要更多地關注流行色的發布,研究流行色的運用,將色彩趨勢與家紡設計相結合,這樣能夠更好地兼顧設計的商業價值。
顧全
現任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黨委副書記 鎮長
致力于中國絲綢小鎮的建設,對震澤絲綢文脈的傳承和發展有著很深的理解
今年的參賽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3年來最好的。可以說經歷了3年的積淀,我們的創意設計大賽已經在行業內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信大賽的持續舉辦一定能對激發震澤當地絲綢企業活力和加強產學研對接產生積極的影響。本次大賽的作品整體質量都很高,我認為好的作品一定要有“魂”,能夠把設計者的思想傳遞給欣賞者,并讓彼此間產生共鳴。
目前,震澤的企業大部分還是傳統的絲綢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有著較大的需求。下一步,我們仍要有序引導企業開展絲綢衍生產品的研發,不斷拓寬絲綢產業的產品線,提升震澤絲綢的競爭力。震澤一直以開放的態度歡迎各類人才前來工作、創業。我們的絲綢文化創意產業園也開辟了專門針對絲綢產業的創客空間,為創意設計人才提供更好的環境。
郎青
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染織與服裝系副主任 博士
禾吉文化創意工作室 創始人
在看過本次震澤絲綢杯大賽的2000多件參賽作品后,讓我感到很震撼。
首先,參賽作品的表現方式和主題都很豐富,讓人印象深刻。
其次,很多作品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同時加入了新的想法和創意,讓人感到比較意外和驚喜。這些作品既保留了傳統元素的精髓,又加入了時尚語言,在色彩、工藝、技法等方面也十分有創意。
再次,引入了許多流行趨勢和時尚元素,現在的設計師大多比較年輕,他們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創新思維,在這個信息化發達的時代,很多作品都體現了與時俱進的設計元素。例如,年輕人喜歡玩的一些網絡游戲,在本次作品中就有所體現。
最后,我認為有一些設計師在創新方面膽子可以再大一點,多結合市場實踐,讓作品更有張力。
呂存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亂針繡(蘇繡)第三代傳人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絲綢文化已經在震澤存在了數千年,震澤的大街小巷都承載著絲綢的每一次演變。此次,將以絲綢為主要載體的家紡創意設計大賽安排在震澤舉辦,能夠讓人身臨其境,更好地看到絲綢文化的“前世今生”。
我認為,本次參賽的2000多幅作品整體都很不錯,許多產品都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在我看來,傳統的文化和技藝一定要融入當下的時代以及當下的生活,要創新、要有所改變,這樣產品才能獲得更強的生命力。
如今的很多設計師都很年輕,我建議他們在設計過程中要從多層次、多角度審視傳統文化,做創新性設計,此外,設計師也要多看、多接觸、多積累,練好基本功,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傳統與現代融合。
陸維祖
江蘇寶縵家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蘇南通通州家紡協會副會長
南通市勞動模范
通州區十佳青年創業能手
我認為好的家紡設計要體現自然美,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此次很多參賽作品都反應出了這一點。從今年的參賽作品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家紡行業內已經涌現出了很多年輕優秀設計師,他們的設計水平和設計工藝甚至有趕超國際畫稿設計師的趨勢。
另外,本次大賽的舉辦對行業具有重要作用,能夠促進家紡行業企業健康發展、培育優秀設計人才。更重要的是,通過此次大賽平臺能夠促進校企合作,幫助家紡企業挖掘優秀設計師;參賽對院校學生來說也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他們提早了解市場,把握市場流行趨勢。
我覺得一位優秀的企業設計師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更要學會取長補短,圍繞企業的風格做產品。因為每家企業的產品設計理念與風格是不一樣的,優秀的設計師需要將企業風格、設計美感和自身的設計特色相結合,并了解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點。
王建
南京藝術學院紡織品設計系主任 碩士生導師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成員
南京云錦博物館特邀設計師
我是第一次以評委的身份參加震澤絲綢杯大賽,我感覺大賽參賽作品的水平正在逐年提升。
從本次大賽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95后”設計師所具有的設計活力,看到了他們對流行元素的理解和詮釋。參賽作品還體現了很多新銳元素,顏色使用也比較大膽。
如今,震澤絲綢杯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3屆,大賽對專業院校的教學起到了反饋和指導的作用,也幫助了院校教師和學生在設計當中進一步結合流行趨勢和市場需求。
現在的在校生大多是“95后”和“00后”,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對紡織和家紡行業都有著獨特的理解,這次大賽作品里就有敦煌、山海經等元素的體現。此外,震澤絲綢杯大賽也讓設計更加服務于企業,在高校與企業對接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會啟發學生保留學院派的設計方向,另一方面會進一步結合實用性和市場需求,做出更好的作品。
徐雪漫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系
主任 副教授
高級工藝美術師
全國紡織服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今年的參賽作品數量很多,質量也讓人欣喜。作為一名專業從事服裝設計教學的工作者,我認為紡織與服裝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可以互融、互通,今年大賽中的很多作品也可以運用到服裝設計之中。
通過對本屆大賽的評審,我發現院校作品在創意方面很突出,帶給了觀眾許多新鮮視角。我建議學生們在創意的同時,要更多地考慮設計的可運用性。家紡設計不僅僅是花型設計,更是色彩的空間運用以及對工藝處理的斟酌,學生們要建立更加整體化、綜合性的設計思維模式,這樣才能為未來走向市場做好前期積累。
長按識別二維碼
聆聽評委的聲音

[編輯: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