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行走、跑步、運動等都會產生低頻的機械能,如何收集并使用這些能量是人們長久以來的夢想。從古代“繅絲養蠶”開始,纖維織物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能否用衣物收集這些能量并轉化為電能來給隨身穿戴的手表等可穿戴設備供電呢?
電子紡織品(E-textiles)和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不犧牲電子紡織品舒適性、柔性和透氣性的條件下,為這些電子元件提供可持續的能源供應。因此有必要針對目前可穿戴智能設備供能時間短及不可變形的兩個缺點,開發集成可編織發電纖維和高能量密度柔性電容器纖維的自充電供能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蒲雄研究員、胡衛國研究員與王中林院士研究團隊在自充電織物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文中報道了一種基于紗線的能量采集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和基于儲能紗線的非對稱超級電容器(Yarn-type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Y-ASC)交織而成的自充電織物。
非對稱電容器纖維具有可觀的柔性,可以直接編織到普通衣物中。此外,發電機紗線可編織成普通面料,具有比較理想的時尚設計,并且可以從人體日常運動中收集機械能得到高輸出(60V的開路電壓和3μA的短路電流)。該集成式自充電動力紡織品可以在不需要其他電源充電的情況下驅動電子表工作,在電子紡織品和可穿戴電子產品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