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在哪,行業發展的風向就在哪。
8月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及輔料(秋季)博覽會召開前夕,未來窗簾布藝行業究竟會走向何方,可能是我們眾多企業格外關注的話題。繼2017年春季博覽會首次設立了成品窗簾展示區域后,本次博覽會將再次設立成品窗簾展示區域,成品窗簾將再一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目前,國內窗簾市場終端銷售普遍以兩種業態呈現:一種是門店定制類,另一種業態,即由窗簾生產廠家提供個性化定制窗簾的成品交付,門店只做好銷售服務。第二種業態最近幾年發展迅猛,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做個性化定制成品的企業大約有400多家,但只有一些區域性品牌,影響力不大。
正在飛速崛起的標準化成品窗簾是第三種窗簾新業態,正在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催化下持續發酵。
當消費者消費觀念以及過去采購窗簾的習慣發生重大轉變時,未來標準化成品窗簾必定能取得突破性發展。

眾華
消費者對標準化成品窗簾的消費觀你真看得懂嗎?
培訓師彭燕辛勤工作了十多年,終于在高碑店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房子裝修完事后,就差安裝窗簾了。原本想著安裝定制簾,無奈平常工作繁忙的她完全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顧及安裝定制簾要經歷的繁瑣的細節,她七十多歲的老母親為了給女兒分憂,悄悄地在淘寶網上直接將三個房間的窗簾都購買回來了,分別是1.5米,2米和3米的規格。七十多歲的老人在網上買標準成品窗簾,你能想的到嗎?
無獨有偶,一位美術學院退休老教授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家里的窗簾就是在宜家買的標準化成品窗簾,她80后的女兒也在網上買過標準成品窗簾。
“好繁瑣”,“完全沒方向感”一位80后企業家聊起給新房安窗簾,從選面料到最后安裝成功幾乎花了近兩個月時間,各種繁瑣細節著實令人頭疼,若是有標準成品窗簾提供會毫不猶豫行動。
的確,傳統定制窗簾的消費流程十分繁瑣,傳統的窗簾門店大多展示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布料,提供給消費者的窗簾設計方案大多只能依靠從業者的經驗,加工出來的窗簾成品質量好壞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可參照的標準。
金蟬
為了摸清80、90后消費者對標準化成品簾的確切需求,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也對40名消費者進行了問卷微調查,其中25-30歲占35%,30-35歲占到47%,35-40歲占18%。從調查結果我們看出,
一,85后選擇標準化成品簾比例為45%,選擇定制成品簾比例為38%,80后選擇定制成品簾比例為15%,選擇標準化成品簾比例為2%,由此可見,標準化成品簾的目標消費者主要是85后。
二,選擇定制化成品簾的消費者在為何不選擇標準化成品簾選項中51%的消費者選擇的原因是款式少,19%消費者選擇原因是買不到,8%選擇不愿意購買,其他還有的消費者對個性化有強烈需求。由此看出,我們的消費者其實普遍有購買標準化成品簾的潛在需求,只是目前標準化成品簾在市場上并未普及,他們不知去哪里購買,再加上市場上銷售的標準化成品簾款式太少,很難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三,關于購買渠道的選擇,55%消費者選擇線上平臺、線下都會購買,35%選擇僅僅在線下購買,15%消費者選擇只在線上購買,看來企業未來需要在線下線上一體化銷售方面發力。
四,關于購買成品簾的價位,42%消費者希望買到單個窗戶價位500元以下的成品窗簾,31%的消費者希望買到500-1000元左右的成品窗簾,20%的消費者希望買到1000-2000元左右的成品窗簾。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于成品窗簾的性價比還是非常看重的。

簾創優家
隨著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崛起,與之伴隨的不止是消費需求的轉變,還有消費決策場景的轉變和消費行為發生場景的轉變。消費者對購買流程、安裝等多方面的便捷需求越來越高,傳統定制窗簾的制作時間讓消費者不耐等待,標準化成品窗簾的存在符合市場與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說,標準化成品窗簾的出現符合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剛性需求。
簡約時尚、尺寸合適、不用自己封邊、設計時尚現代,安裝方便不用打眼,隨心所欲更換款式,以及線上平臺下單購買等諸多優勢,使得成品窗簾備受年輕人的青睞。今年成品窗簾來得很火很高調。
當記者與那些選擇購買成品窗簾的消費者再深入溝通時發現,有不少消費者對成品窗簾的認知并不夠全面,甚至將個性化定制簾也稱為成品簾,看來改變消費觀念以及過去采購窗簾的習慣挑戰巨大。


鴻錦珊
標準化成品窗簾要讓消費者更好地去接受,最大的挑戰是對消費者的教育,如何讓消費者改變過去的采購模式,需要一個艱巨漫長的教育引導階段,需要全行業攜手共同推進。泓錦珊認為,成品市場目前發展屬于初期階段,消費者對標準化成品窗簾的接受還需要市場培育,對于成品簾生產企業、產品的面料材質、設計和服務,以及性價比都是打動消費者購買的關鍵。
當前已經有不少企業意識到標準化成品窗簾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許多企業都帶著美好的憧憬進行了大量嘗試,但我們許多企業目前對于標準化成品窗簾的嘗試存在一定的誤區,主要還屬于個性化定制范疇,與我們真正的標準化成品窗簾還有差距,真正的標準化成品窗簾一定要做到購買窗簾如同服裝一般簡單,更換窗簾就像床單一樣平常,消費者買回去自己就能直接安裝,而不需要其他過多的服務。為了更好地推動標準化成品簾的發展,我們企業一定要對成品窗簾的定義有非常清晰的認知,同時要不斷進行渠道創新,產品創新,否則在通往成品窗簾的道路上會越來越迷茫,找不到方向。

東櫻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任重而道遠
在與消費者采訪交流過程中,就聽到消費者明確表示,“買標準化成品窗簾最希望能滿足的服務,就是能給我安裝,然后最好還能有定期清洗服務以及完善的售后保障。”所以既要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又要減少B端經銷商的復雜功能,以便大量復制B端經銷商,這就成了窗簾新經銷模式要解決的一個主要矛盾。解決這個矛盾任重而道遠,需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


佳美嘉
多元化渠道突圍
在與消費者交流和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消費者選擇購買窗簾的渠道非常多樣化,線上線下渠道都有涉及,喜歡定制成品簾的消費者仍然非常看重線下的體驗,當然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線上平臺購買。
隨著“標準化成品窗簾”的出現,單一的渠道無法滿足成品簾在市場中的銷售突破,我們企業應該在多元化渠道創新方面實現突圍,除了傳統超市百貨等渠道,還可以多與床品、家具、家居店實現跨界合作,打造生活體驗店,如果再與網紅結合,一定會令時尚的年輕人著迷;此外為滿足看重品牌的消費者需求,發展標準化成品簾專賣店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互聯網時代線上渠道對于年輕消費者有著難以抗拒的魅力,我們的企業更需要精心拓展。只有深度結合"線上線下一體化",雙線互補才能突破"標準化成品窗簾"在運作中的狹小路徑,彌補標準化成品窗簾在市場中的空白期。


東櫻
東櫻表示,標準化的成品窗簾可以組合成不同模塊,植入到各種新渠道,新零售的模式里。簾創優家自主研發終端門店智能云端系統,自主下單,自主備貨,一鍵到家。Gafuhome嘗試在天貓推出了一系列標準化成品簾產品,并且得到了一部消費者的認同和購買。
作為家紡窗簾行業的新零售代表,杭州互簾和阿里極有家簽署戰略合作,全面打通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的高效鏈接。
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將會更快速的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到標準化成品窗簾所帶來的便利。縮短消費者從認知到購買的鏈路。也可為品牌觀察到更精準、全面、新鮮的行業市場數據,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去研發產品、推廣產品。

簾創優家
品牌突圍 從B端到C端
“我購買成品簾會看重品牌,因為值得信任。”
“我愿意選擇性價比合適的成品窗簾品牌,因為品牌在質量、服務上有保障,而且后期的維護也更有保障”
在與消費者交流過程中,多數紛紛表示購買成品窗簾會看重品牌,只有少數消費者表示對品牌并不在意,更看重性價比。消費者調查問卷結果也顯示出,不少選擇購買標準化成品簾的消費者會選擇在標準化成品簾專賣店購買成品簾,消費者對于品牌的看重由此可以窺見一斑了。

目前全國范圍的成品簾品牌還未找到,不過,可以找到已經進入市場,并得到消費者認可的地方區域性品牌,比如像東櫻旗下品牌——SADI成品窗簾。其在當地的主流商業綜合體(MALL),專業家居賣場,專業市場和以窗簾為主的專業家紡商場“美家紡”里面都有呈現,而且消費者認可度和滿意度在逐步上升。
眾華認為,標準化成品窗簾不僅容易樹立品牌形象,打造知名品牌,還可以直接解決傳統窗簾行業的一些環節和問題。
窗簾行業現階段的突破就是要建立C端品牌,要建立C端品牌就實現大規模的B端經銷商的簡單復制,只要有成百上千家的的B端經銷商在市場呈現并存活下來就有可能實現C端品牌的樹立。


蘭客廳
一個全新品牌要在B端取得競爭優勢,向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就成為必須。要取得產品的高性價比,就要在材料品質與成本上將功夫做足,標準成品簾的高性價比來自于產品面料的大批量采購與大批量標準尺寸成品加工,于是在C端拿到大量訂單、在供應端大批量少品種的選用精品面料、按標準尺寸流水線加工生產就確定了標準尺寸成品窗簾的產品屬性。此外,能夠讓一個企業百年屹立不倒的,是源源不斷的智造能力,智能化生產、創新性產品,以完善的智造體系為品牌賦能,提升品牌競爭力,產品可以模仿,但創新能力模仿不了。
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品牌,如果還按照過去的傳統思路,很難在市場制勝,據了解服裝行業就有許多企業通過互聯網快速孵化的快時尚品牌在市場做得風生水起,我們的標準成品簾企業如果在最短時間內通過互聯網快速孵化品牌或許能成為品牌化道路上的制勝法寶。


Gafuhome
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成品窗簾是
未來渠道創新變革重要方向
“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成品窗簾,是未來渠道創新變革非常重要的方向。”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表示,標準化成品窗簾能夠讓消費者買窗簾如同買服裝一般快捷,符合80、90后消費者便捷化,時尚化需求,是供給側改革以及渠道變革有力的抓手。未來布藝窗簾行業不再僅僅局限于生產一塊布,而會走細分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朝向三個細分方向發展:一方面是高端定制,一方面是定制成品窗簾,另一方面則是走大眾消費路線,發展標準化成品窗簾。將窗簾從耐用消費品打造成快消品。未來這三種模式都會存在,標準化成品窗簾是未來的趨勢適合于剛性需求,定制化成品窗簾永遠存在滿足個性需求市場,高端定制則能更好地滿足高端人群需求。窗簾的成品化輸出讓我們這個唯一有縫制堡壘的行業變的無邊界。從市場的需求或者行業的發展趨勢來講,行業市場未來越來越細分化,術業有專攻,未來會呈現出來的是面料生產商(專業),成品加工廠(規模),品牌包裝商(精致),渠道銷售商(系統),平臺服務商(融合),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把自己最擅長做到到極致。
鏈接:
從韓都衣舍互聯網快時尚品牌孵化學到啥?
標準成品窗簾企業如果能從一些服裝互聯網快時尚品牌孵化中得到啟示,想必能在品牌化之路上駕輕就熟。
韓都衣舍是基于 " 柔性供應鏈 " 模式(鎖定市場變化并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系統)的快時尚電商公司,致力為都市年輕時尚人群提供時尚前沿服飾,打造多品牌、多風格的互聯網快時尚服裝集團,并積極建設時尚品牌孵化與運營平臺。公司自 2013 年設立以來,主要產品為 " 快時尚 " 女裝,經多年發展,公司已成為中國互聯網快時尚知名品牌,同時執行多品牌經營戰略,旗下已設立 20 多個子品牌,2014~2015 年每年新增 10 余個服裝品牌,現擁有服裝品牌 29 個,其中自營品牌 18 個、合資品牌 2 個、代運營品牌 9 個,涵蓋女裝、男裝、童裝、中老年、戶外等多個品類,涉及韓風、歐美、東方等多種風格。
該公司主要產品定位于"快時尚",在韓國設立分公司,直接捕捉韓國流行時尚動向與流行元素,將韓國流行時尚快速體現到公司產品中。該公司憑借多品牌集團化戰略及互聯網銷售渠道策略、平價銷售策略,較強的產品設計能力,運營完善有效的"多款式、小批量、多批次"、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系統及創造"以產品小組為核心的單品全程運營體系",組建產品小組近200個,發展成為多品牌、多風格的互聯網快時尚服裝集團。
注重內容生產和粉絲運營
該公司注重內容生產和粉絲運營,成立韓都傳媒指導內容生產,簽約韓國當紅明星,運營韓星粉絲團400多個。公司天貓旗艦店成為首個手機淘寶收藏人數過千萬的旗艦店,京東旗艦店關注人氣超過75萬,官方微博粉絲超30萬、百度貼吧粉絲近45萬。該公司前期在淘寶論壇分享韓國街頭的實景照片,傳遞產品來自韓國的真實性,后期創辦雜志《韓時尚》與產品一起寄送給用戶,每期雜志分發量超過 40 萬冊;線上建立微博粉絲團、微信公眾號集群、百度貼吧等,與千萬粉絲實時互動,線下每月組織明星應援活動,為粉絲發放手幅、小卡、貼紙等應援物資。該公司運營韓星粉絲團 400 多個,其中活躍粉絲團 100 余個,引入志愿者模式,公司員工負責內容管控,粉絲團隊日常維護依靠招募明星粉絲志愿者,其中韓都衣舍 bigbang 粉絲團微博粉絲超 60 萬。
打造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體系
該公司借鑒國際知名快時尚品牌ZARA的買手制和"快速、少量、多款"的產品管理模式,并將此模式成功轉移到電商平臺,創造以產品小組為核心的單品全程運營體系,建立了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體系。公司創造性提出 " 爆、旺、平、滯 " 產品評價規則,根據產品分類、庫存周轉情況及試銷過程中消費者的市場反饋,迅速對產品的款式及結構進行調整,將 " 爆 " 款類產品向供應商返單,以多款、少量、多批次原則對市場需求快速反應,降低公司的庫存風險。公司借助爆款商品成交,增大搜索流量,強化傳播,突出定位,為品牌的持續發展獲取大量且穩定受眾,培養客群。
創建單品全程運營體系
公司創造了以產品小組制為核心的單品全程運營體系,每款產品從設計、生產、銷售都以3~5人的產品小組為核心,企劃、攝影、生產、營銷、客服、物流等相關業務環節配合,將運營組織最小化,實現產品"多款少量,以銷定產"。在產品小組模式下,公司企劃部負責公司產品定位及捕捉最新的流行時尚元素,產品小組成員根據公司產品的整體定位及最新的流行時尚元素,進行產品款式及結構設計。產品設計、頁面設計、產品管理等非標準環節全權由產品小組負責,與公司供應鏈、IT、財務、倉儲、客服、攝影等緊密配合,實現公司平臺上的小經營體,從而實現 " 權、責、利 " 的相對統一,建立 " 款式多,更新快,性價比高 " 的競爭優勢。小組成員根據產品的銷售情況及庫存情況決定產品的營銷策略,實現產品隨銷隨清,保持高售罄率及低庫存率,公司的庫存周轉率高于同行業水平。
輕資產供應鏈模式
該公司采取外協生產的輕資產供應鏈模式,優化產品小組制,進行單款生命周期管理,實現鎖定市場變化及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系統。公司服裝產品的生產、制造采取外協方式,外協生產采取 OEM 方式(代工生產)。公司面向供應商提出 " 小數量、多批次、多款式 " 的訂單生產要求,將快時尚產品生命周期做到極致。每個 " 產品小組 " 根據企劃部對公司產品定位,設計服裝的具體款式及結構,公司根據產品設計款式進行服裝結構設計,生產中心根據產品小組設計的服裝款式及服裝的結構設計以 " 多款、少量 " 原則向供應商下單。公司與供應商根據產品成本及供應商利潤確定產品委托加工價格,有效控制采購成本。供應商在公司確定的面料生產商范圍內采購相關服裝面料并與其面料生產商直接結算,供應商將相關產品加工完成后,公司向供應商一次性買斷,然后在天貓、京東、當當網等平臺進行產品銷售。公司銷售模式分為 B2C 及 "B2B-B2C",B2C 銷售平臺包括官方網站、官方 APP、天貓、京東、當當網等。
在"產品小組"及柔性供應鏈的支撐下,公司采取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策略,信息系統涵蓋從產品設計、修改、打樣、下單、采購、生產、質量、倉儲、物流、交付等全生命周期。公司創立200多人線上客戶服務團隊,以及"閃電物流"的運營策略保障良好的消費者體驗。(夏小云)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