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為深入推進“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召開2019年年中工作會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和2019年上半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分析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會長孫瑞哲分別以“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促進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紡織行業和中紡聯工作高質量發展”為題,向大家分享講解了如何在紡織工業中踐行和體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中紡聯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副會長楊紀朝、夏令敏,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紀委書記王久新,副會長徐迎新、陳大鵬、李陵申、端小平、楊兆華、孫淮濱以及國資委協會黨建局人事處處長、國資委行業協會主題教育指導一組成員毛金鋒等領導和中紡聯各專業協會、各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陳偉康主持。

高勇在黨課中講到,黨中央決定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的迫切需要,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迫切需要,是實現十九大發展任務的迫切需要。“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則是主題教育的總要求。
守初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紡織人的初心。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信念堅守初心,牢記共產黨人永遠不能脫離群眾。
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近日印發了關于在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要了解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新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史是新中國史的一部分,作為從事紡織工業的黨員領導干部需要了解并熟知這段歷史,1949年,全國僅能生產18.9億米棉布,人均3.5米;1950年人均消費纖維不足1公斤;紡織工業經過新中國成立后30年的不懈發展,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至1978年人均棉布分得量11.46米;1982年全國生產153.5億米布,人均15米,并于1983年宣布取消布票,從此告別衣被短缺歷史;2000年,我國纖維加工量1360萬噸,占全世界的25.83%;2001年中國加入WTO,紡織工業發展進入新階段;2015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額2911.48億美元,比2000年提高4.5倍。
縱觀歷史,黨的領導取得了偉大勝利,使新中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擔使命,建設紡織強國是紡織人的使命。要牢記黨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以堅韌不拔的意志、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在實踐歷練中積累經驗智慧。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實現紡織強國是重要組成部分,制造業不強,強國夢無從談起,紡織業不強,制造強國也無從談起。經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全面推進紡織強國建設,紡織行業成為市場化改革的先鋒和實踐者,從而激發了企業主體活力,紡織服裝制造能力實現了跨越式提升,并進一步融入了全球經貿體系,我國紡織行業境外投資企業已經超過千家,紡織工業勇擔使命,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方面貢獻巨大力量。
量變孕育質變,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紡織強國目標,未來我們還需要不斷制定新的發展目標。
找差距,要對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照黨章黨規,對照人們美好生活新需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積極尋找差距。
第一,從行業發展情況來看,紡織行業在科技進步、紡織新材料應用方面還存在差距,在智能紡織技術及其應用方面還存在差距,在高端紡織裝備配備上還存在差距。第二,從綠色生產角度看,紡織行業在低消耗、低排放方面還存在差距,缺乏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在纖維可降解方面,化學纖維中可降解纖維素纖維不足百分之十。第三,從滿足市場需求方面看,中高端、個性化消費需求還需滿足,中國社會逐漸步入老齡化,在發展“銀發經濟”消費方面還有差距。
另外,從協會建設方面看,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還存在很大差距。中紡聯在成立之初就重視黨組織建設,基本實現了黨的建設全覆蓋,但這不代表黨的領導全面加強了,還存在差距。在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加強整治腐敗,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上還需加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協會管黨治黨存在“寬松軟”的問題,中紡聯要全面引起重視。
協會在聯系政府、服務行業、引導企業發展方面也需提高,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還存在差距,面對日益復雜的大環境,需要深挖根源,針對查出的問題對癥下藥。
抓落實,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行動,把初心使命變成黨員干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自覺行動。
抓落實就是要高質量地抓好專項整治,聚焦對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指示批示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等問題進行整治。中紡聯各級黨組織要切實貫徹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逐條進行梳理,評估進展情況和實際效果。
抓落實就是要緊緊圍繞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的各項工作;抓落實就是組織力量對本系統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進行逐個排查,抓住突出問題精準施策。要突出抓好黨員建設管理“寬松軟”的問題;抓落實就是要對照黨中央明確的八項重點整治任務,逐項梳理排查,真正讓黨員干部受教育有觸動,嚴肅查處絕不姑息;抓落實就是要在邊學、邊查、邊改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常態長效機制,讓制度成為嚴守政治紀律的硬約束。
“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要全面把握,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通過主題教育,使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黨員領導干部進一步堅定政治信念、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要通過開展主題教育,將中紡聯黨員干部煥發出來的熱情,切實轉化為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精神動力和實際成果,全面推動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

孫瑞哲在黨課上談到,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紡織工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這場偉大的歷史變革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發展。行業從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做到了衣被天下,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今天,中國紡織工業一覽眾山小地矗立世界紡織之巔,一騎絕塵地接近實現世界紡織強國的目標,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與艱巨挑戰。新形勢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行業力量,考驗著中國紡織人的智慧與能力、責任與擔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產業要成長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要更好發展,需要我們厘清歷史邏輯,辨明時代潮流。只有深刻總結從何而來,才能更好明白去向何方。
孫瑞哲表示,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紡織工業實現70年巨變的核心邏輯與根本原因。對此,他分析了中國紡織行業在時代大背景下觀察,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
首先,是產業初長成。 從一窮二白到形成完整體系,行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在黨的領導下,這一時期我國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奠定了中國紡織工業長遠發展的深厚基礎。
其次,是開放定格局。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行業打開了廣闊空間。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紡織行業積極順應時代潮流。1983年,以“取消布票,敞開供應”為標志,中國紡織工業率先告別“短缺經濟”,成為五大民生問題中解決得最早、最好的一項。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為紡織行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第三,發展不動搖。從討論姓“‘社’姓‘資’”到堅定市場經濟,行業激發了發展活力。這一時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紡織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所有制結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90年代末期,“壓錠解困”的政策實施,為紡織工業營造了“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了國退民進的發展格局,行業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
第四,熱情擁市場。從淺層開放到深度融入,行業順應了時代潮流。2001年加入WTO,中國開始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為紡織服裝行業競爭力充分釋放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在全部工業領域中,紡織行業工作開創了一系列先河,許多工作至今依然無人超越,如第一個開展行業信息化工作,第一個開展產業集群試點與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第一個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第一個將紡織服裝展覽工作集成。
第五,挑戰中成長。從快速擴張到成長煩惱,行業加快了轉型探索。在黨的領導下,行業對外開拓市場,對內挖掘潛力,及時調整產品產業結構,積極推進兩化融合,加快擁抱網絡經濟,最終實現了緩中有進,在全球紡織產業中地位進一步鞏固。
第六,價值新紀元。從百年變局到百年夢想,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世界經濟處在了新的“十字路口”。目前,我國已擁有全世界最為完善的現代紡織產業制造體系,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紡織工業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未來的昭示。
面向未來,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產業報國初心,堅定不移推進紡織“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人才”強國建設,服務發展大局,服務戰略需要;牢記強國富民使命,堅定不移樹立“科技、時尚、綠色”工作新定位、行業新標簽、社會新認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弘揚“實業興國的愛國精神,務實創新的科學精神,協同發展的團結精神,人才為先的人本精神”,扎扎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他指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進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紡織工業的責任與使命。中國紡織工業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和重要民生產品的供給部門,“真”、“善”、“美”是產業發展的價值取向和根本追求。所謂“真”就是聚焦創新驅動,以現實生產力的發展和高質量的供給,切實滿足人民需要;所謂“善”就是聚焦社會責任,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公平競爭,不斷推進可持續發展;所謂“美”就是聚焦文化自信,促進先進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不斷美化人民生活。行業對“真”、“善”、“美”的追求統一于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這是中國紡織工業的責任與使命,這種使命體現在產品與人、企業與社會、產業與國家三大關系中。
此外,孫瑞哲還對2019年中紡聯圍繞新發展理念進行的有效探索和積極實踐進行了介紹。他表示,2019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紡聯緊緊圍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方向,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深化落實“科技、時尚、綠色”的產業新定位,行業工作取得新進展。
比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解決發展動力問題,行業創新發展打開新局面;服務國家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系,行業協調發展打開新局面;堅持可持續發展,產業、社會、生態的良性互動格局加快形成,行業綠色發展打開新局面;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產業內外聯動性持續提高,行業開放發展打開新局面;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產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以行業發展帶動人的全面發展,行業共享發展打開新局面;黨的領導不斷鞏固,協會對產業理解更加深入,協會行業服務打開新局面。
最后,他強調,要圍繞初心使命,推進紡織行業和中紡聯工作高質量發展。
他談到,行業協會作為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行業貫徹落實的組織者、實踐者,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我們要通過學習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升廣大干部員工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我們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把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工作作為調研檢視重點,把推動脫鉤改革和加強黨的建設作為調研檢視重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行業實踐。
會上,孫瑞哲還就中紡聯下半年重點工作,包括黨建及機構建設、業務工作作了部署。



會議期間還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7-2018年度“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了表彰。





其中,中國家紡協會黨支部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家紡協會副會長朱曉紅榮獲“優秀黨務工作者”,中國家紡協會王志新榮獲“優秀共產黨員”。
(記者:徐長杰 董笑妍;攝影:李舉鼎 姚建平)
[編輯:姝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