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月24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的有關情況。一起關注——
貸款
@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人民銀行3000億專項再貸款,中央財政按企業獲得貸款利率的50%進行貼息。進入名單內的企業要符合財政部等五部委文件規定的支持范圍。
@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
在信貸政策執行過程中,考慮到小微和民營企業相對比較弱勢,政策執行方面會有針對性的向他們加大傾斜,通過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的投放提高資金支持的質效。
@轉產企業
有一些原來生產服裝和汽車的企業,原來不生產防疫物資,現在轉產國家急需的醫療物資。對于這些企業有三條建議:
· 這些企業可以申報全國性或地方性重大企業名單,如果進入名單,就可以納入專項再貸款支持范圍,由銀行對接發放優惠利率貸款。
· 如果這些企業不能進入重點企業名單,根據29號文的規定,金融機構對于這些企業也應該主動對接,積極提供信貸支持。
· 如果通過完全市場化融資有困難,政策性銀行就應該跟進,發揮補短板作用。
@還貸困難企業
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個人可以調整還款期限、調整還款方式。對于因為疫情影響出現還款困難的企業銀行要給予展期或續貸,以緩解迫在眉睫的還款付息壓力。
上級部門也會合理考核,當時是基于什么情況給予貸款延期。只要證據留在那兒,上級部門也不會問責。監管部門也不會事后再追責。所以能延的,需要延的,盡可能延,根據實際需要受疫情影響多長時間就延多長時間。
@基層網點
只要基層網點盡到相當的責任就要免責,企業的貸款目前把握三個原則:一是企業是不是誠實守信的企業;二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不是有市場、有訂單的;三是銀行貸款是不是真正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而不是違規流向房地產、違規流向資本市場。只要把握這些方向,大原則把握住了,能免去的責任盡可能給基層網點免去。
保險
@新冠肺炎患者
各家公司都開通了理賠綠色通道,設立了24小時接案和報案電話,簡化了理賠程序,對于受疫情影響的投保群眾,安排專人進行理賠服務。一百多家保險公司不同程度的取消了定點醫院、觀察期、免賠額等理賠限制,對出險的客戶應賠盡賠,對正在隔離治療的患者給予了賠付款或慰問金。將新冠肺炎納入意外險、疾病險保障范圍,取消“特定傳染病”等免責限制。
@醫務人員
保險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向抗疫一線人員捐贈保險,截至目前全行業累計捐贈總計保額11.58萬億的保險保障。的確也出現了一些比如因為捐贈過程中受捐面積很大,一時聯系不上受捐對象的情況,也有投保單位不能第一時間把投保名單提供給保險公司的情況,包括也有醫護人員不能第一時間去簽合同的情況。對這些問題保險公司和相關方面要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同時銀保監會也考慮實際情況放寬了相關監管要求,比如對一些保單可以進行一定期限的回溯。
市場
中國金融市場能否保持穩定?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外匯市場運行都是比較穩定的,金融機構運行正常,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金融體系在應對風險方面具備較強韌性。從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也可以看到,投資者對于這次疫情認為是階段性的,不會影響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同時,疫情過后經濟還會出現補償性的增長。
疫情對債券市場影響大嗎?
對債券市場影響總體可控。
· 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比如餐飲旅游企業的債券規模在全市場融資規模比重不高,目前這個比例大概1%左右,不會推高整個債券市場的違約風險。
· 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加強逆周期調節,超預期投放流動性,債券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債券融資成本下降,現在看一年期和三年期AAA級的中期票據收益率是2.75%和3.05%,比春節之前下降了30個基點左右,債券融資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企業接續它的債務。另外,對于受到影響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的發債我們也設立了“綠色通道”,所以發行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緩解企業再融資壓力。
·從全市場來看盡管今年公司信用類債券到期兌付規模仍然比較大,但是它的增速和去年相比是比較低的,特別是民營企業到期兌付的規模明顯下降,所以我們預期債券違約的風險總體上應該是有所緩解的。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