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邁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標準化改革正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脈絡,構建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是推動“三個轉變”的戰略支點。在這場深刻變革中,政府主導的基礎安全標準(國標/行標)與市場驅動的創新標準(團標/企標)形成“二元并進”新格局——前者筑牢產業安全底線,后者將消費者核心訴求轉化為可量化、可驗證的技術語言,為產品創新提供精準航標。
然而,標準的價值需要通過認證才能充分釋放。面對市場信息不對稱,第三方認證以“可證明、強展示”的邏輯,將技術標準轉化為消費信任符號。這不僅讓企業的高品質投入獲得權威背書,更使消費者得以穿透營銷迷霧,憑借認證標識實現“信任決策”。當創新驅動的浪潮席卷家紡產業,認證正在成為打開高品質增長通道的密鑰——它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驗證者,更是市場優勝劣汰的裁判者。
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深刻把握行業趨勢,與江蘇紡檢院、方圓認證和特思達開展戰略合作,就推動家紡產品舒適性和助眠力評價認證展開了諸多探索。目前,正以《被類產品舒適性評價指南》團體標準為基礎,擬推出行業首個《被類產品舒適性分級認證制度》,賦予產品可視化等級。

2025中國家紡協會床品年會上,邀請了方圓規劃研究、特思達兩家認證機構結合家紡認證工作,分享了相關認證產品賦能企業提高客戶信任度的實踐經驗。

方圓規劃研究(江蘇)有限公司品牌規劃師陳樂夫介紹了《被類產品舒適性分級認證制度》采用的“舒適性評價+企業綜合能力評價”雙軌模式。依據《被類產品舒適性評價指南》團體標準,舒適性評價包含兩大維度:專業技術評價,即通過實驗室檢測驗證產品的保暖性、透氣性、回彈性等物理指標;用戶體驗評價,即采集消費者實際使用中的觸感、溫濕度體感等主觀反饋。企業需同時通過產品檢測與用戶調研方能進入評級。企業綜合能力評價主要體現在企業現場評價,包含質量控制、市場營銷、技術創新三項指標。
目前認證實施細則與技術規范已進入征求意見階段。本項認證旨在通過標準轉化、認證賦能,助力企業將舒適性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力,推動行業向“創新驅動”轉型。
CQM方圓

方圓標志認證集團(英文縮寫CQM)起步于1991年,由“中國方圓標志認證委員會”發展演變而來,在引入和奠基中國認證制度的同時,與我國認證認可事業共同成長,業已發展成為集認證、培訓、技術服務、檢驗檢測、政策研究、標準制定、國際合作于一體,面向全球的集團化、綜合性服務機構,已形成以核心企業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及40余家分子公司共同組建、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

特思達(北京)紡織檢定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經理韓嘯天介紹了創始于1846年的特斯達集團紡織認證百年演進史,并介紹了目前的三大核心認證支柱:一是OEKO-TEX? STANDARD 100紡織品及其輔料的產品認證——年檢測超1000種有害物質,通過實驗室檢測、現場檢查及飛檢確保產品安全,標準動態對接國際法規;二是OEKO-TEX? STeP可持續紡織及真皮產品生產認證——該項針對工廠的體系認證,從質量管理、化學品管理、環境績效等六大維度提升可持續水平;三是OEKO-TEX? MADE IN GREEN綠色紡織及真皮產品標簽——披露產品全供應鏈信息,適用于在環保、安全具有社會責任的工廠中生產的紡織品和皮革制品。此外,該標簽還能夠向消費者確保產品由通過有害物質檢測的材料制成。憑借標簽上提供的二維碼和唯一產品ID,用戶可以追溯至制造該產品的國家/地區和生產工廠。
特斯達集團在中國業務聚焦紡織測試認證,OEKO-TEX?認證在家紡領域合作企業涵蓋本土制造商及渠道商等。作為特斯達OEKO-TEX?中國官方代表,公司同步提供測試、審核及定制化解決方案,助力企業打通國際市場。韓嘯天還表示,未來將與協會、江蘇紡檢院、方圓認證共同推進“被類產品舒適性分級認證”落地。
特思達

TESTEX集團成立于1846年,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由TESTEX(瑞士)和OETI(奧地利)兩家機構組成。集團在全球設立了超過40家分支機構和辦事處。OEKO-TEX?協會的創始成員&中國官方代表機構圍繞OEKO-TEX?以及其他國內和國際標準進行測試、認證、現場審核、定制解決方案開發。OEKO-TEX?提供的認證產品覆蓋了紡織行業輸入端、生產過程及輸出端,全面的產品和工藝檢測可確保風險管理、消費者和環境保護以及法律合規性。(文/田田)
[編輯: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