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市場交易規模的迅速攀升,倒逼快遞業快速成長。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快遞業最大的“客戶”,網絡零售產生的包裹量已占快遞業務總量的六成。
在電子商務和快遞業互動成長的過程中,快遞業開始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從賣家發往買家的一個個包裹,或將引導行業發展的走向。引入信息化處理技術,增加快遞業的技術含量;擴大覆蓋范圍、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時,一個個增值服務被創造出來;電商自建物流的加入,更是加劇了整個行業的競爭程度。快遞業,明天將有多種可能。
快遞業向智能物流進發
開放、透明、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的打造,將大幅提升快遞業的整體效率
5月中旬,紅杉資本入股中通速遞,有消息稱投入稅前超過3億元,占股比例10%。讓中通速遞副總裁金任群印象最深的是紅杉資本對發展方向的建議:“花錢買IT”。
快遞企業對智能物流的大筆投入,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電子商務的響應。電子商務信息流、現金流和物流“三流融合”的特征,讓電商平臺、網絡賣家、物流公司、倉儲企業乃至供應鏈服務商都必須實時掌握大量物流數據,同樣不能忽視的是,消費者對配送效能的需求。騰訊旗下電商平臺易迅網配送中心高級總監林捷表示,通過信息化系統建設,易迅可以更合理高效地進行訂單分配和實時數據傳輸反饋,比如在華東地區,準時到達率達到98%,庫存盤點準確率則高達99.9%。
菜鳥網絡董事長馬云表示,開放、透明、共享的數據應用平臺將成為菜鳥的主要業務之一,而這正基于電商平臺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去年“雙11”促銷期間,大淘寶系的物流數據和共享就曾大顯身手。被賣家們稱為“物流預警”的系統,可以統計出各家物流公司分撥中心的狀況。當商家用淘寶和天貓后臺選發貨的物流公司時,一旦系統發現某家物流公司運力緊張,就會提示商家選擇另外幾家。
配送企業比拼增值服務
更多樣的交付選擇,更簡單的退貨體驗,更寬廣的服務范圍,快遞業的競爭焦點正在改變
隨著電子商務的成熟,對物流配送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沙迪表示,從業務量來看,2013年一季度快遞公司業務量已相當于2008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快遞規模已經逐步跟上網購,目前的瓶頸正是服務。在網購實踐中,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日益凸顯,需要更多元化的服務,而從服務覆蓋的范圍來看,也需要滲透到中小城市乃至鄉鎮。
如沙迪所言,增值服務和覆蓋范圍正是未來物流快遞企業差異化競爭提升服務水平的兩個維度。來自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物流企業毛利率從2009年的6.2%提升到去年上半年的9.39%,但物流行業整體上仍屬“微利”。對物流快遞企業來說,差異化的增值服務意味著更高的附加值。
基于網購配送的增值服務主要有兩點:一是交付時的多樣化選擇,如順豐日前率先推出“預約配送”服務,首批覆蓋78個城市。消費者在網店下單時,可以預約一周內指定某天收取貨物。二是消費者對退貨的需求。當消費者的退貨流程能夠與物流公司的操作流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時,網購將擁有更為簡單的體驗。
電商自建物流強勢崛起
曾迫于無奈建立起來的電商物流配送團隊,如今開始走向市場,成為快遞業引人注目的新生力量
自建物流曾是國內電商平臺的無奈之舉。如今京東、蘇寧易購、當當網、易迅網、凡客誠品……這些最活躍的電商平臺都建設起龐大的物流配送團隊,并為之投入重金。
隨著網購賣家的品牌意識日益增強,愿意為提升用戶體驗和配送效率支付更高的成本,電商平臺的自建物流也開始走向市場。上月,易迅宣布將向第三方商家開放物流服務,林捷介紹說,易迅針對第三方商家的“上門攬件+統一配送”服務已在華東地區實現,下半年將向華東和華南開放倉儲服務。
凡客誠品旗下的自建物流如風達已經有超過200個客戶,來自凡客之外的訂單量已占到7成左右。能夠與專業公司開展競爭的“資本”在于服務質量。如風達已與天貓達成初步協議,將為天貓上的一些大客戶提供服務。
通過向市場開放,電商平臺此前的重金投入開始獲得回報。據報道,京東自建物流一年接外單凈利超過2億元,鄧彬也表示,“如風達已經做到盈虧平衡。”
如風達掘金信息化
“我們的快遞員知道如果想要拿獎金,就必須把每項服務都做好。”如風達執行總經理鄧彬如此形容自家的績效評價體系,這是一個數據包絡分析模型,包括收件量、派件量、投訴率、超時、晚點、次日妥投率等多個數據都被以不同的權重納入,其中甚至有一項是每張訂單的來電量。“只要有來電,我們就認為是給客戶帶來了麻煩,現代化的管理不能光靠人,數據能反映出許多東西。”鄧彬如是說。
數據和對數據進行的分析,是智能物流的核心所在,它不僅停留在績效考核,也貫穿于業務流程的始終。
作為凡客誠品旗下的快遞企業,如風達現有員工2000多名,幾百個站點覆蓋著8省份23個城市,平均每天要派送來自電商平臺和社會用戶的15萬件到17萬件快遞,最高峰值可達到每天40萬件。
作為國內第一家電商自建物流成功轉型為社會化物流的企業,如風達也經歷過盲目擴張帶來的痛苦,去年9月甚至裁員1000多人。“現在想想,不科學建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鄧彬說。鄧彬主導開發了如風達的建站模型,其中既包括采購經理人指數等宏觀經濟數據,也包括網民數量、服裝消費指數這樣的電商相關數據,甚至還有每單價格、成本、當地地形等細節。
如風達將把信息化上升到構筑商業生態系統的高度。從5月23日起,如風達信息系統平臺正式對合作商戶免費開放,為客戶提供物流解決方案。與上下游保持高度對接,確保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實時傳輸和準確。“合作商只需一個用戶名和密碼就能操作如風達系統,還能實現與自己的企業管理軟件對接,把如風達當做企業內部信息系統部門,不需要再建立自己的快遞查詢應用程序。”鄧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