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當天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000億元,與當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為1年,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當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
相關數據顯示,這也是自2016年2月以來,我國央行首次下調MLF利率。此前,央行于2017年1月、3月、12月以及2018年4月分別上調1年期MLF利率10BP、10BP、5BP、5BP,累計上調1年期MLF利率30BP。
對于這次1年期MLF利率的下調,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本次調降超出市場預期,下調MLF利率5BP,表明“穩經濟”仍然是當前的重要任務,通過下調MLF利率引導LPR利率下行,達到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的目的。另外,此舉也打消了市場關于貨幣收緊的擔憂,穩定了市場關于利率的預期。
建信期貨宏觀金融團隊研究員黃雯昕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此次MLF操作利率雖僅下調5BP,但央行態度較為重要。
“目前受豬價不斷走高的影響,CPI持續在高位運行,雖然經濟數據顯示基本面依舊疲弱,但近期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謹慎操作,顯示出通脹沖高對貨幣政策的制約。市場預期應在10月末開展的四季度TMLF落空,可能是央行考慮到目前流動性已較為寬松,再加上通脹較高,不需要再繼續過度投放資金,符合‘保持流動性平穩寬松’的基調。”黃雯昕說,但此次卻意外下調MLF利率,或是更側重于改善利率傳導機制,通過下調MLF傳導至銀行間資金定價機制,引導LPR下行,降低實體融資利率,顯示央行進行逆周期調節的定力。結合10月PMI數據來看,供需兩端再度回落,基本面仍未企穩,后期貨幣寬松應還有空間。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員李彥森對記者表示,調降MLF利率也進一步明確向市場釋放支持實體、穩經濟的信號。根據新的LPR報價規則,MLF利率調降后企業融資成本將受帶動而下降。未來央行仍有繼續降低MLF利率的可能性,但仍有美聯儲降息速度放慢、四季度經濟有企穩可能、社會融資好轉、PPI即將觸底、CPI依然高企等因素影響,預計調降頻率不會太快,且調降幅度仍有限。
[編輯:姝臻]